原文
落日的餘輝淡淡地從薄雲中流出來,灑在起伏的山脊上。在金紅色的光芒中,山脊上那些松樹的輪廓晶瑩剔透,仿佛是寶石和珊瑚的雕塑。眼簾中的這種畫面,幽遠甯靜,像一幅輝煌靜止的油畫。汽車在無人的公路上疾駛,我的目标是諾日朗瀑布。
路旁的樹林裡突然飄出流水的聲音。開始聲音不大,如同一種氣韻悠長的歎息,從極遙遠的地方飄過來。聲音漸漸響起來,先是如急雨打在樹葉上,嘈雜而清脆;既而如狂風卷過樹林時發出的呼嘯;很快,這響聲邊發展成震天撼地的轟鳴,給人的感覺是路邊的叢林中正奔跑着千軍萬馬,人馬的嘶鳴和呐喊從林谷中沖天而起,在空氣中擴散、彌漫,籠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綠蔭中白光一閃,又一閃。看見了大瀑布!
從車上下來,站在路邊,遠處的諾日朗瀑布浩浩蕩蕩地袒露在我的眼底。大瀑布離公路不到一百米,瀑布從一片綠色的灌木叢中流出來,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縷縷雪白的水簾,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寬闊的絕壁上,深谷中,飛揚起一片飄忽的水霧。也許是想象中的諾日朗太雄偉,眼前這瀑布,寬則寬矣,然而那些飄然而下的水簾顯得有些單薄,有些柔美,似乎缺乏了一些壯闊的氣勢。隻有那水的轟鳴,和我的想象吻合。
那震撼天地的聲響,是水流在峭壁和岩石上撞擊出的音樂,這音樂雄渾、粗犷、帶有奔放不羁的野性,無拘無束的在山林裡蕩漾回旋。
文本解析
趙麗宏把好散文歸結為三個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識、學養,文就是獨特的個性文字和與别人不一樣的表達方式。
文章記叙了作者在三個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方位欣賞到的諾日朗瀑布的景象。
文章簡潔明快的語言在表現諾日朗的雄渾奔放時顯得十分恰切。整篇文章詳略有緻,構思嚴整而有新意,觀察角度依據觀察時空的變化作相應調整,三次觀察分别從不同的側面展現了被觀察的事物,給讀者一個立體的諾日朗的印象。作者能夠抓住諾日朗在不同時間、不同觀察角度時的突出特征,運用襯托的描寫手段,但并不給人旁逸斜出、枝蔓錯綜的感覺。
作者
趙麗宏,上海市崇明縣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中學畢業後曾下鄉“插隊”,種過田,當過鄉郵員、教師。1977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并開始創作詩歌和散文。大學畢業後當過《萌芽》雜志編輯,1987年,趙麗宏應聘擔任上海市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上海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現為上海作協副主席,《上海文學》雜志社社長,華東師範大學和交通大學兼職教授,全國政協委員。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畫》等三十多部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著有散文集《風啊,你這彈琴的老手》,《生命草》、《維納斯在海邊》、《學步》,《愛在人間》、《詩魂》、《趙麗宏散文選》、《島人筆記》、《人生韻味》,詩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詩151首》,報告文學集《心畫》、《鳥癡》,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數十次獲獎,《詩魂》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八十年代初,已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趙麗宏以《詩魂》為題寫了一篇散文,講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詩選集》的故事,表達他對詩人的懷念和對那個灰暗時代的複雜感情。前蘇聯的漢學家、莫斯科出版社總編輯别仁将這篇散文翻譯成俄文介紹給俄羅斯的讀者。他的散文集《詩魂》出版後,榮獲中國新時期優秀散文集獎。組詩《中國,我親愛的祖國》被譜成交響曲合唱,也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