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繡

汴繡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汴繡源于“宋繡”,距今800餘年的北宋時期,刺繡已發展到很高的水平。[1]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汴繡長于繡制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傳統題材,同時也精于摹繡名畫。其繡作形象逼真傳神,針法嚴謹工緻,技藝精巧細膩,色彩古樸典雅,是刺繡藝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 中文名:汴繡
  • 外文名:
  • 遺産級别:
  • 遺産類别:
  • 稱 号:非物質文化遺産
  • 起 源:宋代
  • 發 源:宋繡
  • 流 行:開封

藝術特點

汴繡,曆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它繼承了宋繡的題材、工藝特點,借鑒了蘇繡、湘繡等姊妹繡藝的長處,吸收了河南民間刺繡的鄉土風味,并在此基礎上創新了大量針法。

既長于花鳥蟲魚飛禽走獸,又善于山水圖景,刻畫人物形象細緻傳神。繡品既有蘇繡雅潔活潑的風格,又有湘繡明快豪放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汴繡”繡工精緻細膩、色彩古樸典雅、層次分明、形象逼真的特色。《東京夢華錄》稱它為“金碧相射,錦繡交輝”。

汴繡與宋繡的誤區:汴繡發源于宋繡,但汴繡并非宋繡,二者之間有明顯區别,不可混為一談。宋繡發源于商丘,商丘為中國六朝古都,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古稱曾長期為宋國、宋城、宋州,後為兩宋王朝發源地。因此,産生于商丘地區的手工刺繡稱“宋繡”。

針法特征

刺繡的基本針法,全國各地大緻相似,隻是有些名稱不同而已。除基本針法外,各地因條件不同發展了自己的特色。在形成獨特的傳統和藝術風格的過程中,針法的發展和動用起了顯著作用。

開封汴繡在建國初期時候,汴繡針法僅有十幾種,1958年針法已發展二十九,其中繼承傳統針法十四種,學習借鑒蘇繡、湘繡針法五種,創新針法十種,這十種依次如下:蒙針繡、悠針、雲針繡、雙合針繡、羊毛繡、席蔑繡、包針繡、鎖邊繡、麥子繡、接針繡。

進入20世紀90年代,汴繡的針法為了更好地适應時代的發展,加強了針法的創新研究和改革,使汴繡在競争中标新立異。部分新穎的汴繡針法:雙面繡、灑線繡、反槍繡、辮子股繡、盤金繡、盤銀繡、席篾繡、打籽繡、編繡、發繡、小亂針繡、大亂針繡、滾針繡、墊繡,以及雙面異色繡、雙面三異繡等。

上一篇:醫學

下一篇:五大連池礦泉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