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皇帝柑又叫貢柑,最早起源于廣東省四會市貞山,是農家優稀品種。種植曆史悠久,相傳早在唐代,四會、德慶境内已有貢柑種植。北宋年間(公元960 -1127年)由于其品質優異而被朝廷列為供皇帝禦用的貢品,因而得名“貢柑”。
形态特征
花
雄蕊退化,花粉敗育,一般坐果率很低,産量也不高。
較易剝皮、分瓣,肉質脆嫩,味清甜,幽香。
抗逆性較差。(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環境的某些性狀;如抗寒,抗旱,抗鹽,抗病蟲害等。)
因花量大,栽培時要求比普通甜橙需更多的肥水。
形
常綠小喬木,刺少或無。葉互生,革質,橢圓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頂端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有透明的油點;葉柄短,有狹翅,頂端有關節。花1至數朵簇生于葉腋;萼片5;花瓣5,白色;雄蕊20或更多,花絲連合成數組,着生于花盤上;子房近球形。果實近球形,成熟時心實,果皮桔黃色,粗而不易剝落。 為我國著名水果之一;果皮供藥用;種子含油30%左右。
果實
樹冠圓頭形,緊湊、半開張,樹勢中等,枝梢細硬,具短刺;果實扁圓或球形,大小中等,單果重130~140克,果皮光滑,未充分成熟前色澤橙黃,充分成熟後桔黃,果皮脆嫩,較薄,汁胞柔軟,充分成熟經貯藏後液豐富,酸甜适中,具清香味。
皇帝柑果形美觀,皮色橙黃至橙紅,皮薄多汁,果肉脆嫩,爽口化渣,清甜低酸,風味獨特,廣受消費者歡迎。
分布範圍
皇帝柑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柑橘地方農家優良品種,起源于廣東四會,廣東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其喜好氣候溫暖、土地肥沃、陽光與雨量充足的地方,因此生長最适宜溫度較高,在年平均氣溫20—23℃、冬季氣溫極少為-2—-1℃以下地區,一般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為适宜,貢柑果實品質對10—12月的降雨量更加敏感。
生長習性
皇帝柑一般在9-11月秋梢老熟後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成熟期一般為12月初。皇帝柑是橙與桔的自然雜種,集中了橙類列形美和柑桔肉質細嫩的雙重特點,并獲得“中華名果”的稱号
繁殖方法
皇帝柑的繁殖方式是種子繁殖。
栽培技術
施肥
促芽壯花肥。目的是促春梢萌發,壯梢壯花和保老葉,延遲老葉脫落。老葉過早脫落不利壯花,畸形花(退化花)增多。這次肥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由于春芽萌發後至開花前是花器官中的雄蕊和雌蕊分化期,此時氮素營養能增加子房的細胞分裂數量,對增大果實提高座果率有重要作用。
謝花穩果肥。目的是及時補充因大量開花而消耗了的營養,開花的樹謝花時葉色退綠,此時正是小果開始發育,果實細胞分裂旺盛時期,如果營養不足,小果的細胞分裂數少,甚至停止分裂而導緻果細小,甚至大量落果,這次肥施适量氮肥,增施磷鉀鎂肥,尤其是鉀肥要适量多施。花量較少,葉色退綠不明顯的樹要控制氮肥量或不施,以免促發夏芽。結果多,春梢弱少的樹要增施氮肥。
促秋梢壯果肥。目的是促秋梢萌發,培養優良秋梢結果母枝,增大果實。秋梢是來年主要的結果母枝,秋梢的及時萌發和正常生長充實,對當年果實的增長特别是對花芽分化及來年花器官正常發育起重要作用。
土壤管理
水田、平地的土壤管理。間種和生草是主要措施之一,利用果園行間及結果初期的株間,間種花生、豆類等以及野生綠肥如藿香薊(白花草)等,此外也可間種蔬菜等作物。間種或生草也可降低土壤溫度防止暴雨沖刷、調節果園小氣候,保護天敵(如捕食螨)減輕螨類為害。
丘陵、山地果園的土壤管理。丘陵山地土層深厚但瘦瘠,有機質含量低,一般僅在1%以下,這樣的土壤條件,不适宜貢柑的豐産優質栽培,必須進行土壤改良,其中最關鍵措施是深翻、壓綠、改土。在種植前的植穴外逐年擴大改土範圍,以适應根系的擴展和深生。改土方法:在植株一邊或相對稱兩邊,緊靠原植穴邊挖改土溝,深45-60厘米,寬20-30厘米,長1米(長、寬因改土材料和人力而定)分3-4層施放改土材料如山草、綠肥、雜草或草皮、植物杆葉、樹枝葉以及垃圾、豬牛雞糞、麸肥等,并混入石灰,每放一層材料填一層土,最上一層施充分腐熟的堆肥,填土要高出地面10—20厘米,以免下沉積水。深翻改土的時期,全年均可進行,以4—10月最适宜,此期間斷根後易發新根,且改土材料多。但在新梢生長期,生理落果期和幹旱時期最好不要進行。
水分管理
貢柑不耐旱對水分的要求相當嚴格,在丘陵山地栽培必須有良好的灌溉條件,否則裂果嚴重,低産而質劣,樹勢也容易早衰。在水田平地栽培,也要重視季節和氣候變化,及時調控水分,保持土壤濕潤,但又不能過濕。要求做到雨天不澇,天旱保濕。同時,也要求根據貢柑不同物候期對水分的要求進行水分管理,例如春季萌芽開花期保持土濕潤,在生理落果期對水分特别敏感,春夏之交時幾天的高溫幹旱後突降暴雨,引起大量落果,此時雖短暫的高溫幹旱也必須及時灌溉,實行夜灌早排以免傷根。夏季多雨,易積水爛根,引起落果,要注意排水,進入秋季後易出現高溫幹旱,這時又是秋梢成長期和果實迅速膨大期,易發生裂果,極需水分供應,要及時灌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但到采收前後的冬季,正值果實成熟期和花芽分化期,需水量減少,要适當控制水分,如遇冬旱,應實行淺灌跑馬水。
樹冠管理
貢柑生勢強,枝梢易徒長,樹冠直立,難以形成早結豐産的圓頭形樹冠。因此,在幼樹時期做好整形外,在進行結果期後,更要注意做好樹冠管理,才能達到早結果和持續豐産優質的要求。貢柑的初果樹營養生長仍占優勢,生勢強旺,樹冠直立生長趨勢明顯,枝梢易徒長,如不加以控制會引起大量落果,也往往使樹冠中下部逐漸空虛,枝條弱,不利于花芽分化和早結豐産。
保花保果
皇帝柑一般2月上中旬開始長出花蕾,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純花枝,即結果母枝長出的全部是花,沒有新葉,幾乎每片葉都長出一朵甚至多朵花。這是因為促花過度造成,這種樹因花量太多,消耗養分多,落果嚴重,保果較難。第二類為帶葉花枝,在一條結果母枝上,中下部為純花,中上部的花帶2-3片葉,這類樹促花效果适中,花量較第一類少,消耗養分相對較少,尤其是帶葉的花,葉片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營養促進幼果生長,座果率較高,是貢柑結果的主要類型。第三類單頂花枝,即在結果母枝的頂部長山多條春梢,春梢頂端長出一個花蕾,春梢葉片3-6片的座果率較高,7片葉以上座果率較低。樹勢壯旺,氮素營養足,促花過遲或措施太輕容易出現這類樹,這類樹因營養過剩,花量少春梢消耗營養多,座果率較差。
病蟲防治
潰瘍病
潰瘍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蟲害,主要以風和雨作為媒介進行傳播,夏季的高溫、高濕天氣也是引發沃柑潰瘍病的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
進行藥物的塗抹,避免潰瘍繼續通過修剪傷口進行傳播。在雨天或者在大風較多的季節,要定期對沃柑進行檢查,避免雨天以及大風天氣加快沃柑潰瘍病傳染速度。進行藥物塗抹時,要盡量選擇陽光較好的天氣,能夠有效抑制潰瘍病。
柑橘鏽螨
柑橘鏽螨一般在夏季高溫天氣出現較多,鏽螨以沃柑果實作為食物,對沃柑果實的産量以及質量影響巨大。
防治方法
要定期對沃柑樹進行檢查,及時發現沃柑是否出現病蟲害的情況。種植人員在發現鏽螨病蟲害時,可以使用沃柑樹除螨藥物進行大面積噴灑。在噴灑過程中要注意将沃柑樹的内側和外側全部噴灑到位,注意樹葉和果實背部都要進行藥物噴灑,保證能夠有效的消除鏽螨。
主要價值
皇帝柑又稱“貢柑”,肉質細嫩、易剝皮肉脆化渣、清甜香蜜、高糖低酸、風味濃郁,營養價值極高,每百克皇帝柑果肉中,含蛋白質0.9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2.8克,粗纖維0.4克,鈣56毫克,磷15毫克,鐵0.2毫克,胡蘿蔔素0.55毫克,維生素B0.08毫克,維生素B20.3毫克,煙酸0.3毫克,維生素c34毫克以及橘皮甙、檸檬酸、蘋果酸、枸橼酸等營養物質。
根據清光緒《四會縣志》記載,貢柑乃橙和橘的自然雜交種,集橙外形美和橘肉質細嫩的優點。皇帝柑營養豐富,吃皇帝柑且具有促進通便、降低膽固醇、美容、消除疲勞、保護心血管防癌抗癌的功效和作用,皇帝柑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健脾、順氣、止渴的功效,是食用的上乘果品。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把德慶貢柑譽為“中華名果”“中國柑王”。德慶貢柑是橙與橘的自然雜交種,其不僅是德慶的身份象征,更是德慶勤勞人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之一。
擴展閱讀
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前,皇帝柑隻作為地方土特産優稀果品而小規模種植。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德慶縣委、縣政府等根據市場需求,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皇帝柑生産,建成首個大型貢柑生産基地,2007年德慶皇帝柑栽培面積8200公頃,産量約7萬噸。德慶縣2004年獲“中國經濟林中國皇帝柑鄉”稱号,同年又獲國家質監局頒發的“皇帝柑原産地域産品認證”,德慶皇帝柑先後獲得“中華名果”和“廣東省名牌産品”稱号,獲國家商标局批準為“原産地注冊證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