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蘇秦(?-前284年),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人,師從鬼谷子,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身佩六國相印,說服六國抵禦秦國,可是由于六國内部的問題,輕而易舉就被秦國擊潰。
作品原文
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裡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于玉,薪貴于桂,谒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聞命矣。”
譯文
蘇秦來到楚國,過了好多天,才見到楚王。(蘇秦與楚王)交談完畢,就向楚王辭行。楚王說:“我聽到您的名聲,就像聽到古代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裡來見我,為什麼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聽到您的意見。”蘇秦回答說:“楚國的糧食比寶玉還貴,柴禾比桂木還貴,禀報人員像小鬼一樣難得見面,大王像天帝一樣難得見面;現在要我拿玉當糧食,拿桂木當柴禾燒,通過小鬼見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打斷蘇秦的話,說:“請先生到客館住下吧,我接受教導了。”
注釋
1、之:到......去
2、蘇秦:字季子,戰國時著名說客。
3、乃:才。
4、卒:完畢。
5、聞:聽說。
6、若:像。
7、臨:見。
8、曾:竟然。
9、願:希望。
10、聞:聽。
11、于:比。
12、薪貴:比柴禾貴。
13、谒(yè)者:古代掌管進見的人(國君的近臣,負責傳達)。
14、令:要。
15、因:通過。
16、就舍:回到賓館去吧。
17、聞命:接受指教,接受教導。(命)教導
評析
蘇秦作為大遊說家,其心理素質非常之高。他沒有因為拒絕召見而心灰意冷,而當他見到楚王後也沒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盤托出,而是以退為進,馬上辭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動權,讓楚王十分迫切的聽從他的意見、答應他的要求,把他奉為上賓。可見,在說服他人時,光有學識是不能被人接納的,頑強的毅力和冷靜的心态是以識取信的關鍵。
出處
《蘇秦之楚》出自《戰國策》,《戰國策》是一部國别體史書。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縱橫家的政治主張和策略,展示了戰國時代的曆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曆史的重要典籍。西漢末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拟定。宋時已有缺失,由曾鞏作了訂補。有東漢高誘注,今殘缺。宋鮑彪改變原書次序,作新注。吳原師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補釋》,今人缪文遠有《戰國策新注》。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政治鬥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即策士〕遊說之辭的彙編,而當時七國的風雲變幻,合縱連橫,戰争綿延,政權更叠,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這部書有文辭之勝,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戰國策》是我國一部優秀散文集,它文筆恣肆,語言流暢,論事透辟,寫人傳神,還善于運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濃厚的藝術魅力和文學趣味。《戰國策》對我國兩漢以來史傳文政論文的發展都産生過積極影響。